2006-02-09

也说北大的译名――我身边的趣事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也说北大的译名??我身边的趣事
笑北
系上的教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在楼梯上遇见一位中国人模样的学生,
因为以前没见过,他就随口问道:“Where are you from?”没想到的是,这个
学生给了一个让他颇感意外回答:“I’m from Peking University.”(这位仁
兄英语实在烂,说出来的Peking University倒真是很像“屁坑大学”)这位研
究中国历史、说一口流利汉语的教授沉吟了一下:“Oh, Beijing University,
北大。But which city are you from?”“深圳。”……这位美国教授不解地问
我:“他为什么不直说 ‘I’m from China’或‘I’m from Shenzhen’, 而要
说: ‘I’m from Peking University’? 难道这是一种新的流行说法吗”?当
听我说,没有这一流行说法,这位老兄只不过是想表示一下自己出生名门的骄傲
而已时,这位教授耸耸肩,“I do not care from which university he
graduated.”该教授还算幸运,是在楼梯上碰见这位“我们北大”的同学。要在
其它更适合交谈的所在,我的这位贵同学一定会从什么太学啦,京师大学堂啦说
起,给他结结实实地上一课,告诉他北大的英文名为什么一定要叫Peking
University而不是老外们(也包括国人)想当然的Beijing University――这样
的事我都见过不止一次了。
不无巧合的是,还是这位同学,几年前刚来美国时,担心自己的中文大名美
国人不会或不愿意叫,请系上的汉学家给自己起了个洋名“William”。自认为
音、义和自己的本名都贴合,颇为得意。为了彻底方便群众,索性连自己的姓也
一并改成了西方人的Young。于是乎,每次上课自我介绍时,都乐颠颠地告诉大
家,自己叫“William Young”。遗憾的是,此君的苦心,美国同学们似乎没有
领会――三年过去了,我没听到一个人叫过他的英文名字。课上课下,大家都还
是用他注册时用的汉语拼音名称呼他,甚至包括给他起洋名的教授。
讲究“政治上正确”的西方人已经习惯了用拼音读中国的人名和地名(我做
了个实验,问了几个美国同学,听没听说过Beijing University。那些对中国了
解不多的人,往往不知道。但出于礼貌,他们会说“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北京
是中国的首都。但当问道Peking University时, 除了研究中国的,就没人知道
了),但一些“我们北大”的,一听到有人说北京大学的英文应该叫Beijing
University,就像自家的祖坟被人挖了一样,一跳三丈高。
仔细想想,也就不奇怪了,一所被人们投入了太多希望的大学,到了在教育
和科学研究上都乏善可陈的地步,也就只能在校名上玩玩花样了。同样的作法还
包括,硬把全职在别处工作的田刚们,算作是“我们北大”的教师,从而能够把
他们在别处的工作,记入“我们北大”的功劳簿,以此让“我们北大”离世界一
流更近一步。这种行状,用李敖批陈水扁的话说,是“喊给自己爽”。
顺便说一句,前面提到的总是把“我们北大”挂在嘴上的仁兄,其实还不算
货真价实的所谓“北大人”,他在北大拿的硕士,但本科是在别处念的。
(XYS20060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2006-02-07

从英文角度看中文:中文超前其它语言几千年

标 题: 从英文角度看中文:中文超前其它语言几千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7 09:25:04 2006), 站内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960411&typeid=17

从英文角度看中文:中文超前其它语言几千年(转载)
[要抓主要矛盾] 于 2005-05-16 12:30:10上贴

--------------------------------------------------------------------------------

从英文角度看中文

几天前捡到一本讲写作的书:The Art of Plain Talk.作者叫傅来西(Rudolf Flesch).该书出版于1946
年. 傅来西在1944年左右完成其博士论文,用统计学方法给出测量一篇文章的可读性的公式.该论文后成
书出版.其方法为不少公司机构运用.

The Art of Plain Talk是讲如何写出简洁明了的文章.本来是想学点英文写作技巧,没想到却撞上关于
中文的说法.

该书第二章专谈中文,傅说如果你懂中文,你就可以写出简洁的英文.为什么?因为中文是一种没有语法的
语言.其它语言里的词的变形(Inflection), 大小写(Case), 人称( Persons), 性别(Genders), 时态
(Tenses), 语态(Voices), 情态(Moods), 不定式(Infinitives), 分词(Particles, Gerunds), 不规则
动词( Irregular Verbs)在中文里都不存在. 习惯了西方语言的人可能会觉得中文很幼稚,很原始.事实
上直到二十世纪初, 西方学术界一直认为中文是一种人类的儿语(Baby Talk of Mankind).(而刚开始走
向世界的中国也对自己有怀疑, “马氏文通”就是力图证明中文符合西方语法的一本书).后来的研究证
明中文实是最成熟的一种语言,中文实际上是超前了其它语言几千年,因为中文已完成了语法上的简化.
据傅氏说,研究显示,中文最初也有动词的不同形态(Verb forms)及 Case endings(不知指的是什么),可
是经过千百年的进化,中文已演变成一种极为精简的语言,现代汉语的原则与现代机械的原则是一致的:
标准化的,按功能设计的预制语言模块(standardized, prefabricated, functionally designed
parts).也就是说,中文是一种流水生产线作业式的语言.

老傅接着说,从简明性来讲,英语是仅次于中文的优秀语言.而拉丁文就显得累赘.他举了著名的句子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什么?因为词的秩序在此极为重要,中文与英文的词序一样的,
而拉丁文的词序类似与英文的 “He-the-dog bit him-the-man”. 就会给人 “He bit him”的感觉,那
种新闻感没了.问题在词缀(Affixes,含后缀Suffixes 与前缀Prefixes)上. 中文没这些零碎.前几天有
贴说英文正在向中文发展,可能这就是一方面吧.拉丁文几乎是完全用词缀来表达语法上的关系.古罗马
人没能发现流水生产线原则.

老傅说,中文语法中只有实词(Full words)和虚词(Empty words)的概念(今天的中文语法已不是这样了,
我们也有了全套西方语法的概念,是好事还坏事?),这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语言层次而能直奔意义.他以
英语的 “Got your hair cut?”为例.这句的 “Cut”是什么词性?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这对说话人
和听话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双方都理解要表达的东西.

另外,中文总是把人放在语言的中心,因而中文没有被动语态(现在的被动语态也许是从外语学来的),你
总要说 “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而不说 “什么事被做了”.这种说法很有意思. 不知今天的语言学是如
何看的.

老傅从中文总结出简洁作文法的原则:去掉虚词,具体化,以人为中心.他认为中文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
因为我们的文化比其它文化早.(那么埃及文字呢?),在语言的进化我们比别人超前了几千年.

最有意思的是,他认为英文已几乎摆脱了所有Inflections和不规则性,也就是说,,英文(在四十年代)已
达到中文在公元前五百年的阶段.然后傅半开玩笑的说,那么你可能会推想,再过几千年,英文就能赶上中
文的简洁水平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语法的发展来自文盲的口语,一旦书写语言定型,其拼写和语法就
定型了.书写语言也在变化,但主要在于风格和表达(style and expression)而不在拼写和语法.英语的
拼写和语法在1600左右就基本定型了.而米尔顿英文的风格与今天英文的风格大不同.虽然米尔顿的英语
很简洁,但今天没人能忍受那种古老的英语,如果让今天的英文去学中文,又似乎太现代化了.因而今天英
语还得走自己的路.

这是六十年前的理论,今天的语言学怎么看中文,希望专业人士能出来说说.

--
目前个人共享大东东有三种方式:
1.web空间或者email服务,比如MSN、gmail
2.自己攒ftp,申请地址
3.直接adsl共享并搜索,比如“我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