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5

伯府台门

伯府台门
[日期:2007-09-16] 来源:绍兴图书馆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伯府台门在绍兴城内上大路五衙弄21号,是明新建伯王守仁(阳明)府第。大部分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燹。现存王家台门、王衙池及王阳观察星象的观象台等遗迹足资怀古、凭吊。

绍兴人向有“吕府(吕夲府第)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的说法。据近人考证,以为这不仅仅是在建筑上,因伯府建筑十分讲究,梁架均用楠木的缘故,其实,在王守仁和吕夲的人品上,亦有贬褒的意思。两人在《明史》里都有传。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历宏治、正德、嘉靖三朝,终官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封新建伯,谥文成。生前曾在绍兴、余姚设立书院讲学,反对程朱学派,改革理学,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开创“阳明学派”,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传播到日本。一生文功武略,史迹炳彪。吕夲(公元1503-1587年),仁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晋阶光禄大夫,加太子太傅,在内阁十余年,和权奸严嵩沆瀣一气,正人君子排斥殆尽。丁母忧回籍后,因严嵩事败,不复起用,直至终老。两人在绍兴城内都有府第,而身后荣辱,王守仁有王文成公祠,《越中杂识·祠祀》记:祠在府治北二里,祀明新建伯王守仁。康熙中,郡守李铎、俞卿修之。乾隆十六年,翠华南幸,遣左副都御史胡宝瑔致祭,御书祠额曰“名世真才”。王守仁的墓,由简若水志其墓,在乾隆五十二年,又由礼部侍郎、提督学政朱珪补撰墓表,翰林院侍讲梁同书书写,五十七年,绍兴知府李亨特勒之石,并跋其后。

从城内解放北路大江桥堍左折入上大路,进王衙弄21号,即为旧伯府台门,现遗址有石门,进门数十米处为一圆洞门,所存石鼓凳两只、柱础两只,经考证均为明代遗物。宅址以北,与之相通的假山弄口,有王守仁观察星象的“观象台”遗址。台四周用块石围砌,高约4米,长62米,宽18米。按照明代建筑的规格,一座伯府其范围必不致于只这些遗址,现在的王衙弄19号称“王家台门”,朝东五间,从它的梁架来看,与绍兴城内另一著名府第“两都冢宰”孙?府第的梁结构穿斗式一致,其他从用材上来看,也不容置疑是明代建筑。因此,这个“王家台门”很可能是原来“伯府”的一部分。还有王衙弄内的王衙池,《乾隆绍兴府志》记载有 “在承恩坊,王守仁室内”。那么,这口座落在王衙弄19号“王家台门”与21号“伯府遗址”南边的池也是原伯府台门的组成部分,很有可能是属于后花园亭台楼阁的配套设施。

王守仁封新建伯是嘉靖接位后的事,“伯府”的建造也应在嘉靖朝,据绍兴民间的传说,因王守仁在平定宸濠之乱后,武宗命他为江西巡抚,江西产楠木,赣民感其德,在建伯府时,梁柱大木多从江西运来,所以才有“伯府一个厅,胜过吕府十三厅”的说法。王守仁在嘉靖六年,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奉诏平定思恩田州土酋苏受及断藤峡八寨、花相诸乱,阁臣杨一清、桂萼忌之,赏格不行。时守仁已病,乞骸骨,不等圣旨下达,竟归,行至南安卒。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帝怒,下诏停其世袭,恤典惧不行。至隆庆初,才叙议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世袭伯爵。按此推论,王守仁虽建伯府,但未能在其间安亨晚年。

没有评论: